主席講辭
陳鎮仁博士
衞教授、各位來賓、各位同事、校友、同學、各位先生女士:
歡迎蒞臨香港浸會大學(浸大)第六任校長衞炳江教授就職典禮。
在現今複雜的世界,一所國際博雅大學需要卓爾不凡的人擔任領航人。作為校董會和諮議會主席,相信我能代表浸大社群表示,由衞教授擔任浸大的新校長是深慶得人。
衞教授簡介
浸大是獨樹一幟的高等學府,藝術、傳理及中醫藥學長久以來一枝獨秀,人文和科學亦成就卓著。
隨着全球一體化,以及研究和教學趨向跨學科模式,我們需要傑出的領導人才,除了精通文理,還需深刻了解對於浸大等與時並進的現代高等學府,研究和教學的重要。
我們非常榮幸能物色到如此優秀的人才。事實上,當我們聽到衞教授分享對浸大的願景後,便確定他是新任校長的最佳人選。
衞教授是全球高等教育界的翹楚,素以推動先進創新科技和轉化研究,並為教育貢獻良多而為人所熟悉。他在香港土生土長,對於本地的文化和複雜問題亦有相當了解。
衞教授在香港出生,在童年時代,他的父親已培養他追求學問和好學不倦的精神,這份熱忱直到今日仍無退減。在中學階段,少年時代的衞教授在化學和物理科成績優異,可惜他對化學品過敏,唯有放棄化學而選修物理。衞教授於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,取得一級榮譽理學士學位(主修物理)。
科研成就
衞教授在香港完成本科課程後,負笈美國馬利蘭大學帕克分校修讀碩士及博士學位,並展開成就超著的研究工作。
在美國期間,衞教授對光纖通訊產生興趣,尤其是在現今數碼時代連繫世界各大洲的海底光纖電纜。
衞教授亦曾涉獵外太空科技,早期曾加入美國科學應用國際公司擔任物理研究員,參與美國與意大利合作的太空穿梭機項目「繩繫衛星系統」任務。這次經驗對他日後的事業發展大有幫助。
衞教授多年來的光子學學術研究,亦即有關光科學的研究,對提升光纖通訊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,具影響力和獲得專利的研究多不勝數。
卓越管理人才
除了研究成就超卓,衞教授亦是表現卓越、為人敬重的大學管理人才。他留美15年後回香港發展,在香港理工大學(理大)電子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。
衞教授在理大的事業發展平步青雲,25年來,他幾乎擔任過所有領導職務,包括系主任、院長、校長顧問、協理副校長、副校長(科研發展),以至常務及學務副校長,他都一一勝任。
衞教授在理大的成就俯拾皆是,難以盡錄,但當中有幾項過人成就,我想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。
在擔任副校長(科研發展)期間,衞教授革新理大的科研環境,令研究撥款大幅增長。
衞教授亦主導多個創新項目,其中包括藥物研發、月球和深空探索、飛機維修、人工智能設計,以及應用於鐵路監察的光纖傳感器系統,這項創新研發項目更獲新加坡地鐵及內地高鐵採用。
衞教授的影響力不僅在於科研項目的管理,而是根本地改變了學者做研究的態度,特別着力於營造跨領域和跨學科的學院協作環境。每當同事在研究上遇到瓶頸,他也樂意伸出援手,為他們填補知識缺口或提出可行的全新研究方向。衞教授雖是科學和工程專才,他亦大力支持藝術教育,並嘗試在各學科之間建立連繫,更促成與波音公司、華為技術、阿里巴巴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等國際知名機構建立夥伴關係,將協作精神延伸到世界各地。
總結
浸大很幸運邀得衞教授擔任校長一職,他的高瞻遠矚、領導才能和豐富而全面的經驗必將為浸大帶來裨益。
在我們合作的短短數月以來,已可見到衞教授既有令人敬服的睿智,也有求真務實的處事態度,對於艱難的問題和各項挑戰更是無畏無懼。
另一方面,衞教授也是堅定不移的樂觀主義者,相信自己能抓緊及創造機會,成就不可能的夢想。多年來,他的獨特遠見推動多個令人振奮的項目順利發展,我們期待浸大在未來的日子,也能成功收穫類同的成果。
在這個特別日子,我謹代表浸大全體同仁,祝賀衞教授就任新一屆校長,並期待與他共同推動浸大向前邁進。我們對衞教授寄予厚望,深信他必定不負眾望,帶領浸大再登高峰。
謝謝。